本报讯 12月8日起,用非遗艺疫故蜀山区“文艺抗疫”主题创作作品正式在蜀山区文化馆展出,术讲述抗事为期一个月,用非遗艺疫故非遗传承人的术讲述抗事40件作品将集中展出,涉及剪纸、用非遗艺疫故葫芦雕刻、术讲述抗事面塑、用非遗艺疫故根雕、术讲述抗事麦秆画等门类。用非遗艺疫故
据介绍,术讲述抗事抗疫期间,用非遗艺疫故蜀山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及非遗传承人积极响应,术讲述抗事立足自身领域,用非遗艺疫故投身文艺战“疫”的术讲述抗事主题创作中,推出了一批强信心、用非遗艺疫故暖人心、聚民心的优秀作品,展现了蜀山群众团结一心、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,营造了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的浓厚氛围。
此次展览地点位于蜀山区文化馆三楼非遗厅,共展出了数位非遗传承人的40件作品,涉及剪纸、葫芦雕刻、面塑、根雕、麦秆画等门类。
“此次展览是一次非遗保护成果和创作水平的集中展示。”蜀山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展览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营造全社会关注非遗、参与非遗保护、共享保护成果的良好氛围,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蜀山区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与真挚情怀。
此次展览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在疫情防控中广大志愿者千里驰援、医护人员“逆风”而上、公安民警坚守岗位、社区工作者任劳任怨、辖区群众齐心协力的温暖和感动。
葫芦雕刻作品《最美逆行者》创作者市级非遗传承人姚瑶表示:“疫情初期,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,奔赴一线,这是一束温暖的生命之光。我想尽自己所能,记录这份感动。”
此次展出持续一个月,从12月8日到2021年1月7日,还将同步在蜀山区文化馆公众号线上展示。后期,蜀山区文化馆还将不断创新文化惠民活动载体,将举办公益性艺术展示、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、接地气的民心工程来打造,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,为辖区群众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务。
(张娜 杨晨 孙雨静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虞俊杰 文/摄)